作为电视媒体中的“国家队”,中央电视台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把创新创优作为推进和提升央视工作的重要驱动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
据
DZ50钢管调查员调查得知,围绕这一战略任务,央视在全台层面全面实施“五式工作法”:一是课题式设计。央视现在已对2017年重点创新项目进行规划,各频道提交明年的创新节目、项目已达100多项。二是项目式管理,建立起重点项目攻关机制,做到“一个重点项目、一位台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三是工程式推进,在全台实施“名品名栏目工程”,对“种子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给予专项保障,经量化考核达标成为“名品名栏目”后,给予重奖。四是台账式督查,各频道梳理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创新创优的数量标准、完成时限、验收时间。五是绩效式考核,对创新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分析评估,提出节目改进建议和编排优化建议,强化绩效式考核。
在勾画出清晰的创新战略的同时,中央电视台也注重人、财、物等管理政策与机制配套,实现创新要素整合,激发整体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战略落细落小落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创新管理实践:
一是夯实创新管理的制度基础。为匹配全台创新战略,适应整体创新形势,央视近年来先后探索出台《新节目研发管理办法》《与社会公司合作制作大型创新型节目管理办法》等创新管理文件,为创新工作保驾护航。
二是完善创新经费保障机制。2010年起,中央电视台拿出广告收入的1%约2亿元作为创新基金,对经过评估后的潜力项目进行“风险投资”,重点用于创意方案策划,进行样片制作,鼓励开展多种类型自主创新活动。
三是突出媒体融合重点工作。由台长牵头成立台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推进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制订《中央电视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建议》等纲领性文件。
四是搭建央视创新实验室。2014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建立“SCR电视实验室”测试平台,对节目创新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测,测试节目的观众喜好度、兴趣点、问题点等。
五是培育自主创新人才。中央电视台从2011年开始面向全台职工举办节目创意大赛,首届大赛投入260万现金对获奖人员给予重奖。从2015年起,又通过创意大赛选拔优秀创新人才赴国外进行创新培训。经过国际培育孵化,参赛项目被列为频道重点创新项目,有的甚至拿到了5000万元的节目制作经费。
六是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在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基础上实现集成创新,也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与英国电影电视制作人联盟PACT联合举办节目创新国际合作论坛,就纪录片、真人秀节目创作,媒体融合传播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七是明确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央视将创新性指标、网络传播指标、融合传播等要素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以引导节目一线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动力。
在全台创新战略驱动和创新管理配套举措支持之下,推出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创新节目。
构筑多维宣传矩阵形成合力,创新主题主线宣传报道,彰显舆论引导力。中央电视台以“《新闻联播》头条工程”为抓手,创新升级运作机制,超前策划,持续发力主题主线报道,连续推出《新常态下的变革》《治国理政新实践》等专栏,与系列报道有机编排、交相呼应、无缝链接。
以人民为中心,坚守社会责任,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央视综合频道《等着我》节目播出两季,已获得了“现象级”的口碑和影响力,第二季11期节目中,单期全国网收视率最高为2.63%,平均收视率2.25%,多期位列同时段全国收视第一,创“一黄”时段季播节目收视新高。
弘扬先进文化,创新内容表达,以文化底蕴、民族智慧重塑中华文化生命力。《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加强媒体融合传播、及时回应舆情热点、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目前,“央视新闻”新媒体总用户数已突破2.6亿。2016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了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节目自3月播出以来,微信公众号用户量迅速突破百万,最高在线互动数达375万人次,目前已经连续5期收视率达到1%以上,在全国新闻评论栏目中居领先地位——
DZ50钢管
聚焦创新前沿,探索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积极开展数据新闻创新实践。近年来,先后推出《数据说春运》《两会大数据》等数据新闻特别报道,在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运用等方面开创了中国电视媒体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创新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