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不出意外的超过了80%。
据
DZ50地质管检测员检测,多年来,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为缓解甚至摆脱这样的趋势,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行业自身都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到目前来看,我国铁矿石“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有所改善。
当前,国产矿盈利不佳,产量下降,与此同时,其下游钢铁行业,粗钢产量开始下滑,这样的背景下,国产矿又将如何“突围”?
据
DZ50地质管检测员检测,
今年以来,我国钢材的出口表现亮眼。前10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9213万吨,同比增长24.7%。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抢眼的出口难掩内需的疲软,生产企业正是通过加大出口来缓解部分压力。
今年国内钢材消费主要还是建筑行业,约占整个钢材消费的55%左右,包括了房地产、铁路、公路及各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等。
房地产方面,最新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而与钢材消费紧密相关的房屋新开工面积则继续下滑,同期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27086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达到13.9%。
各个行业的投资在放缓,像钢铁、煤炭等行业都处于过剩状态,再投资再建设的量多是填平补齐,对钢材需求的拉动并不明显。不过,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等其他用钢行业,今年以来的表现平平无奇,以致于今年的钢材价格一路下滑,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步伐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粗钢累计生产6.09亿吨,同比下降2.1%。
随着国内粗钢产量的下滑,铁矿石需求也不得不呈放缓之势。但从今年的铁矿石进口数据及国内铁矿石的生产数据来看,国产矿受到的“伤害”更为明显。
截至目前(11月10日),铁矿石价格指数显示,62%品位的澳洲粉矿为48.05美元/吨。今年以来,该品位铁矿石指数多在60美元/吨下方,最低触及44.25美元/吨,近期均在50美元/吨下方盘整。
低迷的矿价,使得国内不少铁矿石生产企业陷于亏损状态,从而不得不采取减产、停产的措施。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重点监测的32家大中型矿山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3.78亿元,同比下降30.49%;利润总额亏损43.38亿元,同比上年盈利的51.46亿元降低210.75%。
随着矿价的走低、亏损的加剧,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自去年9月份起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根据今年1-9月,我国累计生产铁矿石10.16亿吨,同比下降9%。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产矿的生产呈现出放缓的迹象,但铁矿石的进口仍较为平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铁矿石累计进口6.99亿吨,和去年基本上持平。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增风指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80.4%,较去年末的78.5%又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近两年,进口铁矿石的来源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据悉,2010年左右,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国基本在65个国家左右,但目前已经下降到40个左右。其中,从澳大利亚、巴西两个国家进口的铁矿石占总进口量的8成有余。“非主流矿山显著下降,供给方垄断进一步加剧”,马增风指出。
我国铁矿资源条件先天不足,品位低、自然赋存条件差,这些因素决定了国产矿生产成本要远高于四大矿山的生产成本。除此之外,我国铁矿石行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弱;人均产铁矿石低、综合发展能力弱等等问题。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
企业自身要强身固本,练好内功。立足本企业已有基础,不断完善和改进最适合自己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管理模式,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从而全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适时调整铁矿石进口相关政策措施,按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制订商品铁矿石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对进口铁矿石的质量检验,鼓励优质铁矿石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