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近年底,重启逆回购在意料之中。据有关金融机构研报不完全统计,每年的11月中下旬为年前流动性比较紧张的阶段,12月中上旬是年前流动性最宽松的阶段,而随着12月下旬跨年资金需求的上升,资金面也会开始逐渐收紧。因此,出于未雨绸缪考量,央行选择在11月中下旬应对当前流动性紧张局面,可谓在意料之中。
2、年底的货币政策的重点不是利率。在去年的经济会议上,高层便指出“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是2019年货币政策工作重点”。所以无论是降低MLF利率还是逆回购利率,都是为了加快宽松信贷和货币通向实体经济的速度,尽一切努力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稳需求稳就业也很重要。货币政策中利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也是会考虑到稳需求稳就业,并适度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因此不排除年末继续调整的可能。
3、去年的外部风险和经济下滑因素基本在2019年得到了释放,但这些问题依然会延续到年底甚至明年,目前失业风险和信用违约风险仍然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继续变宽松,在年前央行选择定向调降逆回购利率已经传递了这个信号。
4、国内的降息周期才刚刚开始。虽然这次逆回购操作量并不大,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短端资金利率的管理。说白了就是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降低融资成本的前提便是降低逆回购利率。
此外,从10月份CPI上涨3.8%也可以看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在猪肉价格高涨的情况下,逆回购利率的下调传达的最重要信号是,央行希望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让明显偏高的市场成本理性回归,国内的降息周期才刚刚开始。而一旦国内的降息周期完全拉开大幕,相信股债也有不俗的表现。
整体来看,在全球经济的走弱以及主要经济体央行集体降息的背景下,国内降息的窗口已经打开,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下调市场利率的方式来收窄利率浮动空间,以更好的调控利率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