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汇占款10月短暂回升之后,11月再次进入下降通道。
12月14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为25.56万亿元,相比上月末下降3158亿元。
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居民、企业净购汇增加,另一方面是央行可以动用的其他外汇资产(如商业银行以外汇形式上缴的存款准备金)不足,所以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直接体现为外汇占款的下降。”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万钊分析。
外汇占款下降说明通过央行渠道的购汇数大于结汇数,导致央行外汇占款减少,同时也体现为外汇储备负增长。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外汇储备出现大幅缩水,当月减少872.23亿美元。
企业或居民购汇增加的原因是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8·11汇改以后,人民贬值预期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包括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内的因素使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存在,由此导致企业或居民购汇数仍大于结汇数。
11月人民币走软,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差价有所扩大,企业又增加了购汇。
据
DZ50地质管检测员检测,长期以来,央行外汇占款曾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和国内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理论上,外汇占款变化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高度相关:当外汇占款下降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流动,反之亦然。
此次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之后,市场上关于年内降准的预期再次升温,外汇占款下降说明跨境资本外流的压力上升,央行明确维持流动性充裕的态度,预计会采取包括降准、公开市场操作、SLO在内的多种方式积极对冲。
11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分别为13.7%、15.7%,二者增速已连续三个月处于高位,显示货币供应量充足。利率方面,Shibor7天期利率由11月初的2.291%降至月中的2.278%,月末再升至2.299%。剔除IPO打新的影响外,货币市场利率仍保持在低位运行。
一是货币供应量充足,二是货币市场利率还保持在低位,短期内央行没必要通过降准来释放流动性,完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保持流动性适度。
人民币下一阶段还将继续承压,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重构还没结束,未来几个月央行外汇占款还会进一步收缩,未来采取降准的措施是必然的。